2022年9月17日下午,2022年浦江创新论坛——低碳与绿色农业分论坛以线上形式于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隆重举行。500余名来自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人员参会。
论坛由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讲席教授、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院长薛红卫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教授为论坛致辞,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冯志勇先生为论坛发来贺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员,康奈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授甘苏生,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包存宽教授,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先生,中荷农业中心主任Ina Enting女士等做主旨演讲并和与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薛红卫教授在开幕式中表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离不开科技支撑、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市场推广,此次论坛邀请各界专家相会云端,将重点围绕“绿色农业前沿关键技术”,、“低碳趋势下的未来农业发展”,“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内涵提升”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和交流,为国家低碳目标贡献农业工作者的智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进入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产在碳排放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把握机遇,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和构建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解决绿色农业技术的瓶颈问题,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达成做出贡献。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冯志勇先生为论坛发来贺信。他表示,上海农业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努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愿与会者以论坛为平台充分交流、共谋创新,助力上海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助力国家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为全世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库支撑。
主旨演讲环节中,专家们围绕“绿色农业前沿关键技术”、“低碳趋势下的未来农业发展”、“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内涵提升”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思考低碳与绿色农业的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林鸿宣做了题为“水稻抗高温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的精彩报告。食为政先、农为邦本。林鸿宣院士的报告讲解了面对气候变暖的全球危机下水稻如何进行自身调节以应对高温环境,用科学手段保障粮食安全,展现了该项研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前景。
康奈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授甘苏生做了题为 “走向新的绿色革命:理论基础和可行的创新技术”的报告。报告指出,植物衰老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将为培育多种环境胁迫抗性品种打开技术之门,助力绿色农业革命。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的报告“碳中和背景下实现粮食安全的蓝色革命”介绍了节水抗旱稻在减少水稻种植成本和与之对应的碳排放中的广阔前景,相关工作将极大推动保证粮食产量和减少农业污染的目标实现。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做了题为“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以绿色低碳为底色’的乡村振兴—基于相关政策的分析”的报告,立足于“以绿色低碳为底色”乡村振兴大背景,回顾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念与政策历程,并就促进“以绿色低碳为底色”的乡村振兴提出了政策建议。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以“十万绿领新农人计划---从技能培训到治理培训的探索”为题进行了演讲,指出从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农业产业发展要不断吸纳和培养高精尖人才,要与时俱进、要有组织和制度适配、有数字化和智能化加持,从产业的角度为未来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中荷农业中心(北京)主任 Ina Enting女士在题为“论低碳农业背景下畜牧业的发展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的报告中指出,从动物生产中的碳排放源方面入手,可以显著降低畜牧业的碳排放量。并对低碳农业背景下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互动对话环节由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长聘教轨副教授侯英楠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参会者积极和专家交流碳排放和未来农业发展相关问题。何为碳中和?实现农业碳中和的途径有哪些?怎样将低碳农业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专家们围绕观众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了讨论。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为。本次论坛召开于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之时,与会专家们共话未来,共谋发展,畅谈了绿色农业低碳创新发展的难点与热点,分享了学科尖端思考,迎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思想碰撞。论坛为低碳背景下绿色农业工作的开展建言献策,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新智慧,探索新路径!
“低碳与绿色农业分论坛”由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承办,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单细胞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协办。